(北大梵文贝叶经研究所 叶少勇 老师)
2022年10月1日
中观,以清辩论师为分水岭,分为中观古学和中观今学。
中观今学的各个代表人物,见地有一些不同,但是,其共同点就是:把中道架设在二谛的基础上。而中观古学的中道,是建立在完全彻底否定世俗谛的胜义谛基础上,仅仅是利用世俗的言说机制来引导众生而已。
今天讲解的中观古学是重点,主要包括:龙树、提婆和佛护。其中,主要围绕龙树的《中论颂》和注释龙树《中观颂》的佛护论著来开展。
早期的中观,我定论为认识论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分为:1、本体论虚无主义(世俗和胜义谛皆无);2、反本质虚无主义;(世俗谛有,胜义谛无,承认一切现象有,否定一种虚无缥缈的、形而上学的本体、本质的存在)3、认识论虚无主义(世俗谛无,胜义谛有)。
当今中观的主流说法是:反本质虚无主义,就是缘起有、自性空。其结论就是:世界就是我们所知所感的这个世界,这就是唯一真实的现实。
而古义的中观,其核心是:我们所感知的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
中观古义并不是“反本质主义”。
无自性的事物怎么可能有生灭呢?无自性就是没有它本身的真实存在性。这个事物根本就不真实存在,还哪里会有它的生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清辩最早使用了“二谛”的二分法,也就是世俗谛还是有的,只是胜义谛无,这也就是后来很多人对“真空妙有”的错误理解。
而《中论颂》中,龙树基本上没有提过世俗谛,只有一处提到过世俗谛。而这里他的意思是:如果不依靠世俗的言说,就不能揭示胜义的道理,如果不揭示胜义的道路,就不能亲证涅槃。这里只是说,要解说胜义谛,不得不使用凡夫唯一能沟通和理解的世俗工具语言,没有表达任何对于“世俗谛还是有”的意思。
如果按照清辩以后中观学派的观点,离开世俗谛和胜义谛两个桥墩,中道这座桥就没办法建立,那么,为什么在龙树的《中观论》和佛护对《中论》的注释中,都几乎没有世俗谛什么事儿呢?
龙树和佛护就是在传递:无自性,就是不存在。不存在的事物之间根本不可能有因果、有联系。
中观古学也并不是“本体论虚无主义”。
它强调的是根本不存在我们所以为是真实的世界。你光说这个世界是川流不息地无常变化的,是不够的。这个无常变化的世界,只是我们臆造的结果,事实上,根本没有可能存在这样一个世界。没有事物的因缘生灭,只有意识的虚妄设施。
龙树说,你们说见到了生生灭的生命现象,那只是因为你们处在类似精神病患者幻听幻视的那种精神状态。
并没有事物因为因缘变化而真实产生,只有有关事物的虚妄名言随着因缘变化而施设。
凡夫能够理解到的“缘起”,就是一种假托施设。也就是说,凡夫认为因缘生灭的事物,只是空概念,“等空华”。概念破碎之处,语言破碎之处,根本无物存在。
西方哲学有两次重要的转向:1、认识论转向。2、语言学转向。理解这两个转向,就更有利于理解中观。这两个转向,在公元1-5世纪,中观古学就已经都完成了。
伊隆.马斯克作为当今一大名人说过:这个世界有90%多的可能性是虚拟的。这话还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龙树和佛护在公元1-3世纪早就说过了:这个世界不是“可能是虚拟的”,而是100%绝对是虚拟的。
再说一遍:龙树菩萨没有说过,靠着因缘生灭而能产生出事物。相反,靠着因缘生灭似乎产生了事物,其实根本就没有产生出来过。只有因缘生灭而产生的虚妄言说概念被假设施出来了。龙树和佛护都是彻底否定凡夫认为的外部世界的存在的。
中观古学不否定“缘起”。
但,他们认为的缘起,就等于“假托施设”(虚妄分别、遍计所执性)。缘起没有产生过事物,而只产生了一些空概念的假托施设。
缘起就是无生,无生才是真缘起。
缘起,只是佛陀安立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一个破坏工具,用来解构凡夫认为有事物在生灭的谬见和错觉。缘起是一个解构工具,不是一个建构工具,不是为凡夫认为的世界生灭找到原因,而是告诉凡夫,根本没有世界,没有世界的生灭。
佛护在对《中论颂》的注释里专门说了,佛陀的确大量开示了缘起的有关理论,但佛陀安立缘起这个概念,只是为了拆解你们认为有世界,有事物,有生灭的谬见。
中观古义具有鲜明的反形而上学的特征。
无论是主张形而上学的有,还是存在形而上学上的无,都是错误的。远离形而上学的有(增益常见),同时也形而上学的无(损减断见),就是中道。
有个东东叫事物,这是常见和断见的共同基础,是常见和断见共同的预设前提。而中观古学就是要拿掉那个预设前提。根本就没有那个叫事物的东东,所以,你无论说事物是有是无,都是精神病。对事物任何属性的任何表述都是戏论。
有此世有来世,固然是戏论。无此世无来世,也同样是戏论。因为根本就没有时间,时间只是一个意识上的假施设(虚妄分别),连“根本就没有时间”这句话,也同样还是虚妄分别的假施设。
中观古学“不立自宗”。
从而避开了“你说一切都不存在”的这句话存在不存在的悖论。
中观古学作为大乘理论的开拓者,本身就是以一个攻击者的身份出现的,主要攻击外道和部派佛学的观点,主要任务是说明“什么不是真实存在的”,没有重点深入展开“什么才是真实存在的”的论述,这个任务,将由后来的唯识古学来完成。
唯识古学才是对中观古学的完美继承,而不是中观今学。
中观今学让我们觉得更舒服一点,更符合我们的常识一些,但是,那是不是也说明它更与我们的无明相应了一点呢?
讨论:
林淑安教授:读叶老师的文章很愉快,很刺激我的思路。两个问题:
1、依因缘而假托施设名言是不是也是一种存在?这和虚无主义是有矛盾的吗?
2、缘起怎么过渡到空性的呢?
叶老师回答:
中观今学不是说这个世界压根没有,而是说这个世界川流不息地变化,而我们安立的名言,试图定格抓住一点不变化的东西,所以名言表述的东西,不等于真实存在的东西。而佛护的表述是,为什么没办法用名言来抓住任何东西呢?因为压根就没有任何东西啊。无论是名言想要抓住的,还是通过名言似乎抓住了的,都压根不存在。
缘起就是说,我们认为真实存在的事物,你连它到底是个啥都说不出来,你只能说它是其他的东西拼凑组合的,这个组合都还瞬息万变,你下不了定义,正说明这个东东不真实存在。如果它真实存在,你又能真实触摸到它,你怎么可能说不出来它到底是个啥呢?
中观古学主要任务就是破斥,破增益,重点不在于补损减,不在于揭示什么才是真实存在的。他有一些东西没说完,没有涉及是很正常的,是他们承担的任务决定的。在破增益成功之前,补损减是不可能完成的。你都不认为这个世界是假的,你哪里会去寻找真实存在的东西呢?
龙树都赤裸裸地说了,只要你认为还要有一点什么东东存在,那你就没理解“缘起”。我们千百年来一直都还要负隅顽抗,还要在那里说:你都说了缘起这个词,那就肯定还是有点个啥存在。这就是凡夫知见对佛知见的抵抗。
为什么龙树还用“缘起”的概念呢?因为这只是一个理论的起点,不是这个理论的终点。终点在哪里?在凡夫感知不到,思想不到的地方,那就是唯识论述的甚深缘起:阿赖耶识缘起。
阳毛措教授:叶老师是研究龙树和佛护的专家,不胜荣幸。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有个疑问请教。
清辩用比量推演来证明佛护归敬颂注释的错误,这个怎么理解?
叶老师:佛护大量使用了归谬法,而清辩使用了陈那发明的归谬反转来证明佛护的归谬是错误的,说它不符合宗因喻的规则。清辩就用这个归谬反转作为照妖镜来照佛护的观点,有些佛护可以过关,有些过不去。可是,清辩怎么就不用这个方法来照龙树呢?
这里就要强调,龙树说过中观是不立自宗,他只要破坏你的立论就可以了,不需要完善一个我自己的观点。我破坏你就到达目的了,你把我的破斥又抓出来进行立论分析,那就不可能不找出破绽。事实上,只要使用二元分别的语言来说任何话,这个任何话都是有悖论的,都是有错谬的。这个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本来就是错谬。你要去抓语言表述中的漏洞,一定是可以找到的。这就是执著了言语,而不去领会言外之意的过失。
黄国清教授:两个问题:
1、有见无见,都属于认识论。认识论的虚无主义,和无见有什么关系?
2、唯识古义,就是安慧菩萨他们的无相唯识学。中观和唯识的语言体系不同。中观是不建立的,而唯识是要建立的。难道唯识的建立,不正是龙树菩萨要破斥的吗?您说唯识古学更接近中观古学,怎么来理解呢?
叶老师:认识论虚无主义,要彻底推翻人类形成认识的那个思维模式,而不只是推翻这个模式下形成的某一种理论结论。它比无更虚无!连无都不能成立。那么,离开了、彻底抛弃了人类形成认识的那个思维模式,有没有一点什么真实的存在呢?有的。但论述这个脱离人类思维模式的真实有,人类思维模式无法触及的真实有,是唯识的任务,龙树只负责破坏人类的全部知识就好了。
龙树菩萨只否定了人类的认识,没有否定存在的。人类的认识的全部内容都是虚无,但是存在并不虚无,这个存在根本不是人类认为的存在,恰恰是人类完全不知道的区域的。
龙树就是说,人类的知识的建立是不可能的。他宣告了一切知识的非法,但没有说没有真实存在。
唯识古学要建立的东西,是幻觉之外的真实境界的东西。中观古学要破坏的,是幻觉之内的东西。幻觉中的一切都根本不存在,才有正觉的一切真实存在。中观古学要打击的只是遍计所执性范围内的言说自性,没有涉及到言说不能触及的遍计所执性之外的范围,也就是没有涉及离言自性。而唯识并没有否定龙树的“遍计所执性完全不存在”,但是,它安立了离言自性的一个模型,就是想要告诉我们,离开遍计所执性之外,还确有如来所证的真实性。只是我们以为有的那个范围,什么也没有。至于我们认为之外的那个范围,中观没说,但是暗示了一下,还是有“实性”“实相”,还是有如来所证的自所证圣智境界。
宗澄法师:我在佛学院教中观课教了八九年,问题很多。选一些吧。
不立自宗可否理解为印度辩论中的一种方法论?不建立双方共许的宗因喻,然后再进行辩论,只是纯攻击,而不意味着龙树菩萨没有观点,没有知见。
龙树菩萨的二谛中,对世俗谛是不是还没有完全否定?只是说没有凡夫主观的世俗谛,没有说也没有客观的世俗谛?
龙树菩萨的攻击是否只是指向凡夫的认识否定,而不是指向本体的否定?
叶老师:
不立自宗是一种辩论方法。因为自性是离言的,不可能在语言中进行完美构建。龙树否定了用语言完美构建真实存在的可能性。
没有客观存在的世俗谛。只有主观存在的世俗谛。有没有真实的存在呢?有。在世俗的认知的范围之外。在世俗认知之外,就不能说是世俗谛。世俗谛就是世俗认知范围内认可的真理。那个真实存在,不在这个世俗真理的范围内。
龙树不讨论形而上学的本体的存在。因为这个本体还是凡夫的虚妄分别的乱想,是猜想,不是现量所见,都是非法。凡夫不可能触及存在,只能讨论我们认为的存在,只能涉及我们对存在的认识而已,也就是只能触及名言安立。不是形而上学的那个本体,是佛陀现量亲证的,不是猜想和推论。
赵东明主持人:今天的直播人数达到4000多人,是我们开讲以来最多人数的一次,说明叶老师的魅力很大啊。感谢大家的参与。
Views: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