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姐联系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约炮课题中,已经有直男直女和男同性恋参与,但是还没有女同性恋。
我也挺盼望采访女同性恋,就将我微信发给了她。
她过了几天才加我微信,告诉我豆瓣ID。我说:“我记得你,你是拉拉。”
她说:“就叫女同性恋就好了,我不喜欢‘拉拉’这个词。”
“拉拉”这个词怎么了?于是,我们的对话就从这里开始。
周小姐,女同性恋,29岁,硕士,未婚,公司职员,坐标长三角
以下是周小姐自述。
文:叶眉
不是说“拉拉”这个词有什么问题,而是我觉得平常女同性恋身上的标签太多了。
日常对女同性恋的称呼,总遮遮掩掩的。
“拉拉”这个词来自台湾作家邱妙津的小说,《鳄鱼手记》。
小说里有一只鳄鱼穿着人的衣服混在人群中,暗指格格不入的边缘人。
书中女主角叫“拉子”,后来就用“拉拉”指代女同性恋。
“蕾丝边”,音译Lesbian的时候还加了女性气质的性别色彩,或者“姬崽”,是从男同性恋的“基佬”衍生出来的。
为什么“女同性恋”不能独立存在?
就像月经直接叫月经,没必要叫它“大姨妈”。
似乎总要将女同性恋掩盖起来,用各种词语来指代自己,就是没法大大方方说出“女同性恋”。
社会为性别设立的条条框框太多了,与其说这是针对女同性恋的社会期望,不如说是整体女性面临的问题。
男同性恋分0和1还有点用,毕竟这能表明性偏好。
女同性恋的分类框架,都是跟着社会期望走的。
T,Tomboy,就是短头发、行为举止像男孩子的女同;P,Princes,长发, 女人气质浓重的女同;H,Half,是一半一半的意思,处在中间地带。
甚至女同性恋谈恋爱的时候,还会互称“老公”,“老婆”。
女同性恋圈子内部还会继续细分。尤其是T,里面分出铁T,短发,在床上只攻不受;娘T,长发,也是攻的那方;外T内P,就是短发,受;爷T,行为举止豪放,大男子主义。
P里稍微好一点,毕竟外形就很女性化,分出来一个枕头公主,意思是只受不攻。
这些定性的标签给女同设立了很多互动的范式,而且都是从传统异性恋的互动模式里借鉴过来的,硬套在同性恋之间,完全没必要。
外界经常把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混在一起,认为这两个人群既然都是同性恋,那一定很相似。
有个说法,“隔壁的男同已经把床震塌了,女同才眨了眨眼睛。”
意思是女同性恋平常非常含蓄,传递信号的时候就眨一眨眼睛。
我来参与访谈,是因为我觉得平常女同性恋特别低调,可见性(visibility)不如男同性恋。
我们平常开玩笑说,女同性恋和直女会有很多话题,因为大家都是女人,和直男也有共同语言,因为大家都喜欢女人;但是女同和男同,一点共同语言都没有,相似的地方很少。
我大概初一、初二的时候模糊感觉到自己是同性恋,那时候会和女生接吻,现在回想起来挺奇怪的。
我上网查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到高一,我确定自己是同性恋, 和高中学姐谈恋爱,也发生性关系。
我以前一直是短发,就是所谓“铁T”,女同性恋当中像男孩子的那个。
铁T谈恋爱的时候,对方会期望你像男朋友一样,要主动追求,要积极表达,要照顾她,要多付出,在床上也要攻,为对方服务。
女性在床上做攻的一方是体会不到性快感的,但是铁T在床上只攻不受。
我大学期间很积极地追求女生,也很会追。
看她喜欢什么,我就投其所好。
她喜欢读书,我就提高自己,她喜欢文艺,我也去了解。
我对她好,自然对方就想和我在一起。
大学时期,我的女朋友转身去交了男朋友,我还去教她的新男朋友,她喜欢什么,应该如何照顾她的情绪,好像我把她托付给下一任一样。
后来我也遇过类似的铁T女同性恋。
她比我大一些,身材高大,行为举止都透露着豪放气质。
我们面基,她希望我表达依恋、仰慕的情感。
我们吃饭她大手一挥:“妹子坐着,轮不到你付钱!”
她收入比我差远了,可她非要承担这些,这都是铁T包袱的体现。
毕竟我们平常最常见到的情侣互动模式都来自异性恋,尤其老一辈身上有很多性别标签,比如T要养家糊口,P要貌美如花。
我约炮的最大收获就是放下了铁T包袱,认识到自己的身体也是有性魅力的,也会吸引人。
我第一次约炮大概是大三大四的时候。
那时候刚失恋,又打算出国,有时间,就在“热拉”这个针对女同性恋的软件上交友。
那时候并没想约炮,毕竟女同性恋交往很含蓄,大家在网上认识也会好好聊天,试图了解对方。
现在回想,因为当时没有谈恋爱的打算,只想找个人简简单单地吃喝玩乐逛街看电影睡觉,所以应该算约炮。
那段时间我总共面基了两个人,但是我依然是攻的那方,她们想攻我,我都没让。
直到读研究生期间,认识了一个日本妹子。
她比我大几岁,外型非常女性化:长发,穿紧身连衣裙,高跟鞋,而且当时还有男朋友。
一开始她只是来找我一起复习功课,临毕业,她和她男朋友分手了,他和我发生了关系,那也是我第一次被攻。
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作为女性,我的身体可以让人产生欲望,我也克服掉羞耻感。
这些羞耻感和不自信很多来源于早期做铁T的经验。
这么说可能显得特别惨,但我确实通过约炮找到了作为女性在性魅力方面的自信。
因为女的不像男的,她如果觉得你完全没有吸引力,很难想象她还想去攻你。
我回国后,加了相关的QQ群,有需求的时候就可以很直白地发出邀约。
约炮和谈恋爱不一样,约炮的时候我更容易说出来我喜欢什么,只躺不攻。
谈恋爱的时候有时候就希望给对方也带来满足。
和男同不一样,女同即便约炮也花很大耐心去聊天,我约的人要是一个我能接受的人。
只做炮友,也要是有可能有交情的人。
我对这个人好奇,愿意了解她,她也愿意了解我,确认她不会踩到我的雷点,我们才会面基。
即便只睡一觉也有必要了解对方。发帖的时候就会说明三观,对方需要和我三观一致,我们才能聊得下去,也最好有共同的爱好。
曾经有一任和我一起聊美剧,聊工作烦恼,还一起跑步。
后来我因为短时间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就在当地约了一个。
对方也是很靠谱的人,我们在床上很和谐。毕竟我不可能在那里常住,外加我们俩当时都没有谈恋爱的打算,所以这段关系不会向前发展。
但我们现在还是朋友,在手机上偶尔联系。我和炮友都是买卖不成情意在。
我这样的女同性恋可能没有代表性。
整体来说,女同很鄙视约炮的人。
你去看女同的征友启事就会发现,很多人会要求对象没有约炮经历。
女同性恋平常比较隐蔽。多数人就算在街上看见两个女生手拉手不会往那个方向想,就以为我们是好朋友。
前段时间我和女朋友在上海被隔离,两个女生住在一起,从来没有邻居疑心我们是一对,可能以为我们是合租的室友。
我现在长头发,更没有T的外型特征。
有时候我觉得直男很可怜,如果他没房、没车、没学历、没钱、没权就很难被异性青睐。
女同之间相处还是轻松很多。
如果外在条件不好,还可以对别人好,让对方感觉到被理解,不孤独,有趣,都是价值。
我的恋爱经验也不少。
2018年谈恋爱谈得挺开心的,我就跟父母出柜了。
父母那个年纪的人不能理解,也不太接受。
我妈那时候看见街上一对男女就会哭,可能觉得我永远都不会有那样的生活吧,又觉得这事儿无法逆转,总之很多drama。
父母总觉得同性恋不靠谱。
他们多少都觉得女生最终要嫁人。我作为同性恋肯定没法嫁人了。
我将来往哪个方向发展?他们很无措。
出柜前,我妈经常跟我聊美妆美容穿搭类的话题,她很希望我能变得更漂亮,甚至还提过让我去整容。
我虽然不是大美女,也没丑到需要整容的程度吧?
出柜后,可能我妈知道我没法嫁人了,就再也没提过变漂亮的事情,就只和我谈论工作。
采访手记:
周小姐是LGBT 骄傲月(Pride Month)第一个和大家见面的LGBT朋友,也是我采访的第一个女同性恋。
前段时间两名男同性恋出场之后,我就好奇女同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和她聊下来,发现这两个群体差别很大很大。
男同性恋的分类都是基于生理属性来划分的:0,1,身材分“猴”,“熊”。
中间地带有0.1~0.9,猴熊通吃的人叫“宽带”。
男同亚文化中稍微有点社会属性的分类标签,应该是“母”,形容行为举止娘娘腔的男同。
而“公”这个词总是以“公0”的方式出现,强调外形和内心的反差。
女同性恋的分类标签,都体现了对行为和角色期望,而且期望标准都是建立在传统异性恋的性别角色(gender role)上的。
中文“性别”一词无法表达社会对不同生理性别的行为期望。英语将“性别”分为两个词:sex和gender。
Sex指出生时的生理性别,gender则指社会对不同生理性别的期望。
各个社会领域都被gendered。性别变成动词,按照性别归类,并建构出不同的期待。
比如发型,被gendered之后,利落的短发有男子汉帅气硬朗的气质,飘逸的长发有女人味。
到了言行举止层面,几乎处处都能看到被gendered的痕迹。
男人要主动埋单,要养家糊口,要照顾妻小;女人要温柔贤淑,知书达理,宽容体谅……
到了性的层面,性别角色规训更重。
人类学家Carole Vance说:“性不止在于两腿之间,更在两耳之间。”
社会规训在坊间作为不成文的行为脚本流传,塑造互动范式。
我原以为同性恋不在社会主流轨道上,肯定会压抑,因为不能大张旗鼓谈恋爱晒幸福,但是在双方互动的时候,应该不受那么多主流社会的规训影响,可以更放飞自我。
没想到女性叠加了同性恋身份,需要先满足女性的性别期待,再根据传统男女角色,细分出内部的角色期待。
女同性恋面临男性和女性的双重规训。
Views: 579
一个回复在 “周小姐:我放下了铁T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