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20日。早上看了郑州曼哈顿的报道之后,本来想玩梗的,但觉得说不出口,因为我想到未来我可能也会成为他们的一员。今天我们不仅想起了很多在挣扎中死去的人,还看到了很多为活着而挣扎的人,我想对此我们最好“不要哭泣,也不要发笑,而要理解”。 室友在青山区武钢这边的实践队负责,叫我今天一起去参加活动,我答应了。到了武钢这边,感觉社区组织就如同军队行营,什么几几几社区,一组团二组团,透露出浓浓的计划时期色彩(耐人寻味的是,实践地的小区叫钢都花园,一看又是市场经济中才会出现的名字了)。
实践队的活动主题叫“青山寻梦,武钢拾遗”,简单说来主要是做一些收集历史记忆的工作。他们联系社区请区内的老职工们带来了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并且邀请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其中有几位爷爷奶奶给我的触动很大。 有一位爷爷是武汉炼铁厂的焊工,在武钢光荣工作了四十年。他介绍时不无自豪地说道:“我参加了武汉炼铁厂一号高炉二号高炉三号高炉四号高炉五号高炉六号高炉七号高炉八号高炉的建设和大修。”这席话仿佛让我看到了《以纸为桥》中日本制纸石卷工厂工人佐藤宪昭说出“一旦八号机停运,日本的出版业就会倒下”的气概,我在读罢此书后刚在感慨看不到这样的中国工人,今天就切实见识了这样的人。
还有一位爷爷,是武钢史志办公室的主任,八九十年代,他带领班子对武钢历史进行了走访调查。今天他带来了他们编撰的《武钢志》,保存得非常好,图文并茂,很是惊艳。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年过七十的奶奶,她非常漂亮,甚至可以说是今天全场的来客中最漂亮的人。她是武钢三中66届毕业生,退休前在武钢经济研究院工作,还向我们展示了自己曾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她还热衷公益事业,在她工资只有200元的时候,她向希望工程春苗计划捐赠了300元。她还在九十年代资助了一个家境困难的武大学生——失去联系二十多年后,就在今年他们重新联系上了。那名曾经的武大学生现在在珠海生活,寄来自己的全家福,告诉她他的生活很幸福。这位奶奶动情地说:我是五十多年的老党员了,我们在年轻时就决心为人民服务,终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哪怕现在我老了,不能再为国家做大的贡献,但我的初心仍然没有改变。
今天,在座的女性要更多一些,看着她对自己的人生娓娓道来时我在想:工业改变了她们。不仅如此,工业甚至还改变了语言——那些老人们所说的各种因工业建设而产生的简称让我难以听清。他们这些老人都曾是国家的栋梁,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是他们的才智使得他们如今能够安然、幸福地坐在这里。
离开的时候门口下起了雨。等我们走出两步,雨又停了,再走两步,又变成了大雨。这就是武汉的天气。
Views: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