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起来,愿意做奴隶的人们

奴隶这个概念在全世界都有,形式不尽相同,也缺乏统一的定义。在历史上多指被压迫的劳工群体,但是在近现代也被发展出了许多不同含义。比如《义勇军进行曲》里的“奴隶”,衍生含义明显不止是被卖身失去所属权的劳工,而是泛指缺乏自由与基本人权、极权管制下的普通人民。这首歌是在呼唤不希望人权和自由被剥夺的人民站起来反抗,换言之如果喜欢人权被剥夺的抖M就可以继续跪着。

奴性养成有时候出乎意料的简单,就跟驯狗一样。历史上就出过很多心甘情愿的奴才,也有很多成功的奴才、奴隶、奴民都拥有庞大的金钱、权势与地位,可见“奴”这个概念与“富强”无关,因为确实就存在很富强的奴隶(广义)。

很明显奴隶真正缺乏的不是安稳和金钱,而是选择权。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来自别人规定范围内的“生活”而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有了选择权,才能谈幸福。

那缺少了哪些选择权就与奴隶无异呢?由于广义奴隶缺乏定义,我们就暂以国歌的语境来讨论。

此歌作于抗战期间,呼唤不愿沦为阶下囚的人民奋起反抗,振聋发聩,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词曲都是很非常优秀的作品,可见两位创作者横溢的才华和赤忱的爱国之心,虽然作词的后来被批斗至死。

该语境下可推测“奴隶”是指假想战败后被日本统治的中国人民。

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战败日治地区人民所缺失的选择或人权都有什么。一度被视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国民”台湾人(注1),在日治时期最明显缺失的自由莫过于选举权,在近现代社会当中的人民若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最高领导人(总督),与奴隶无异。因为这一个选择的缺失,会间接导致其他选择的缺失,比如法律制定、教科书内容、信息获取、言论、贸易、甚至行动自由。

日治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相当不错,再次论证了“奴隶”也是可以很富强的。但尽管经济飞速发展,少数人民的反抗却几乎从未停过,只不过通通被删帖禁言……不对,是被杀或被抓。

我想这些人反抗的原因很简单,未必有外国势力干预和煽动,也许就是单纯不甘愿做奴隶吧。

教育与信息管制是培养奴性的关键,拥有最终选择权与否是决定奴隶性质的关键,而独立思考能力则是奴隶主们最大的敌人。

有时候奴隶与非奴隶的区别,就是“丰富人们的选择和强制人们做某个选择”(注2),仅此而已。

没有选择,就是被限制了想象力。有了更多选择,就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你的人生只能怎样活,和你想怎样活你的人生,这样的区别。

当你失去了一个大选择——即使你并没有意识到——你就必然会间接失去很多小选择。这些你也许会逐渐意识到,也许也不会,但每次发现自己失去一点点小选择的时候,往往不是太伤筋动骨,所以不会特别在意。

比如无法自由选择工作时长,无法自由申请补偿金,无法自由住在自己买的房子,无法自由讨论前述问题……这也只是一周内可能会发生的事而已。

也许你会说我不需要那些自由,好啊,那就别起来。

就像糖果屋里被幸福喂胖然后吃掉的孩子一样,祝你死得其所。


注1:李淑珍《安身立命:现代华人公私领域的探索与重建》中描述光复后陈仪政府抵台时对当地人的看法。

注2:引用自Ronald Dworkin

写于2019123

 

文章已创建 2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