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生者

每天都在看死亡人数。

一条条人命,每天早上在我们的屏幕上,变成一个个跳动的数字。

每个数字背后都有一群家人、朋友、同事和一辈子的故事。他们都曾有血有肉。

而最沉痛的莫过于知道在这些数字之外,还有很多很多不被统计、未被确诊、悄无声息的数字。

他们隐藏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里,他们与家人一同经历了痛苦、悲伤、绝望,直到死亡。

他们无名、无声、无确诊,像不曾存在过,却又真真实实存在于一个个家庭的生命里。

但是他们不计其数。也许只有一位,也许有两位,也许是几十、上百、数千。

无人知晓,但那又怎样?这种数字一个也嫌多。

人类的本能是恐惧死亡的。

所以人类会互帮互助,团结成群,组成社会。因为背靠背照应着别人的盲点,相互补足弱点,就可以最大化规避死亡。

这是社会的本质。

共情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本能地知道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也同样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所以我们痛你所痛,悲你所悲,殇你所殇。即使不及这痛的万分之一,也让人心如刀绞。

人类是个命运共同体,无人能独善其身。

我们人类为了避免痛苦,会去学习一切能够避免的方式。

我们摔倒,我们爬起来。我们犯错,我们改过来。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吾日三省吾身。

我们面对死亡,会痛苦,会记住,是为了更坚强地走下去。

我们是一个群体,我们是一个社会,我们是群居动物,我们抱团的意义就在于互相保护。

自然的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但若人们为规避死亡而组成的社会群体不仅没有阻止死亡蔓延、甚至加剧,甚至不止一次、两次、三次……

那群体的意义已然失效,个体的力量被无限强调。

我们还是要活下去的,但有时候只能靠自己,能相信只有自己。

有时候我们可以看淡生死,可以学着节哀、违心顺变。

但这次不能,这次不一样。

这不是一场“仗”,这是一场悲剧。是一代人将要一起承担的、无法挽回的悲剧。我们只能拼尽全力阻挡悲剧蔓延,或在过程中沦为悲剧的一部分。

悲剧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要让更多人平安度过。

在大自然带来的悲剧中,敌人只有人类,要战胜的也只有人类。无论是这一次,下一次,还是以后的每一次。

死亡之后并不是一切的结束,我们仍呼吸着死者的精神养分。

他们的儿子,也许正带着重病在火葬场奔波。

他们的女儿,也许还带着另一个老人跑遍全城医院。

他们的父母,也许在隔离病房内,无法见最后一面。

他们的朋友,也许浑身无力,崩溃在家出不得门。

这些逝者在生前都曾为我们带来过欢笑、甜蜜、温暖、快乐,或愤怒、悲伤、争执、烦恼。

他们都曾是活生生的人,开心与不开心地构筑着我们的记忆。

但在他们死后我们不得不马不停蹄的操劳着,无暇悲痛。

在这满是混乱、拥挤、疯狂、恐惧的世界中茫然四顾。

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这个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啊!

悲痛的意义在于使我们更加强大,在于使我们铭记。

铭记每一个犯下的错,铭记每一个可能导致的后果,铭记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以防止未来再次发生。

我们不会放下悲痛,我们会带着悲痛前进。

哭吧,哭过之后请好好活下去。

我们会愤怒,但我们会记住。

我们一定要记住。

今天、昨天、明天。

有多少逝者的死亡。

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此哀不该节。

不能就此结了。

(按:在我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死亡人数从170变成了171,只是我点一下刷新一眨眼的事。)

写于2020年1月31日。

文章已创建 2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