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到底有多大勇气去改变人生

注:这篇日志初发于2011年4月17日,正值决意辞职考研之前。不知为何被删,补发。

1.法国印象派画家(1848~1903)保罗·高更早年在海轮上工作,后又到法国海军中服务,23岁当上了股票经纪人,收入丰厚还娶了一位漂亮的丹麦姑娘为妻。可是高更在自己的绘画天赋召唤之下,35岁时辞去了银行的职务致力于绘画,38岁时与家庭断绝了关系,过着孤独的生活,并通过毕沙罗卷入了印象主义的天地。(via 维基百科保罗·高更词条)

2.一个叫Dan McLaughlin的商业摄影师,受到“10000小时规则”的启发,在30岁生日那天决定放弃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工作,开始外人听起来很疯狂的“The  Dan Plan”计划——“每天练习6个小时,一周练习6天,坚持6年,总计超过10000个小时,然后成为高尔夫球职业选手”。他建立了个人网站theDanPlan.com,每天更新,截止2011年4月16日,他已经练习1402个小时,还剩下8598个小时。他说“99%的可能性,我不会成功。但是,这没关系。我的真正目的,是想看看如果不断投入时间,一个普通人可以走多远。”“这个试验的结果,并不在于我个人的成败。而是让人们看到,人生有更多的可能。”( via 阮一峰的博客 )

3.毕业于复旦大学国政系的马骅30岁之前过着朝九晚五、令人羡慕的职业经理生活。同时、他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络诗人。30岁这一年,他对着镜子问了自己几个问题,没有找到理想的答案,于是决定上路,去强迫自己改变现有生活的轨迹,希望从改变中寻找新的支点。2003年2月底,马骅摈弃兴趣驳杂、交游甚欢的都市生活,远赴云南省德钦县梅里雪山下的藏区,在明永村做免费乡村教师,教书、写作之余在文化、宗教、环境保护等方面尽其所能,受到藏民爱戴。2004年6月20日,马骅在明永冰川景区公路距澜沧江桥300米处因交通事故坠落江中,至今下落不明。他在梅里雪山写下的诗是当代汉语中最明净澄澈的部分之一。(via 百度百科马骅词条)

4.“我31岁的时候,像马雅可夫斯基一样剃成了光头。我知道我可能永远都不了他那样的诗人。但我像他一样,剃成了光头。他曾经说过,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我希望,至少能有他那样的勇气。”——孟京辉话剧《像鸡毛一样飞》

5.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一过”。还好,今年自己24岁,现在开始改变人生,不算太晚。我要上路了。

社科研究者。自由主义者。女权主义者。Blogatlarge.com博客平台站长。
文章已创建 127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