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工作量的记录

【按:写于2019年5月2日的豆瓣日记。最近忙没有怎么写东西,搬运一些旧日的记录吧。】

其实昨天看到某条广播并没多想。今天看了豆友“装睡的人”今天凌晨的回复后,也写了几个字回复。写完又不想发广播了,免得被别人误以为是诉苦,抱怨,或者标榜什么。但已经忍不住自己做了算术,索性记录在这里吧:

“装睡的人”广播里讲了ta该论文的工作量:“每学期20多人,三次论文,每篇五到六页,一共300多页(不算期末),每页都是这么改的。是要花很多时间,但就算一篇判一小时,加一块一学期也就60个小时而已。之前在某个群里看人抱怨自己作业判得多没空搞研究了,结果说破大天也就200多页而已——您这是做什么研究让您连这点时间都腾不出来? ”

我也算了算。冬季学期,最近几年都是两门课,一本一硕。按20人每门计算(有时会超),不计入本科课的小测和期末考,作业和论文要改接近一千页:

本科课:4次作业3页每人次20人=240页;1论文5页每人次20人=100页

硕士课:3次作业4页每人次20人=240页;1论文15页每人次20人=300页

这样计算是880页。但实际上大家经常越写越长,硕士论文给我十八九页的不少,超过20页的也有;小作业更是任意发挥(也是我鼓励的),即使不算选课人数更多的学期,1000页也是有的。这已经是开这两门课几年后,慢慢删减过的工作量。第一次开这个本科生课的时候,干劲太足,本想要求学生写每周读书report,发现并不实际(学生表示太忙没时间)后改成交10个小作业,3个quiz,一个期末论文,一个期末考试。后来渐渐没有体力改那么多作业了,最近几年改成四五次小作业,长度要求2-3页每次,但大家经常写四五页。研究生这门课最初几年,要求三四次小作业,一次期中论文,一次期末论文,改到吐血,后来在领导建议下取消了期中。回想一下那几年,之所以敢布置那么多作业,也愿意在学期中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备课和评改,是因为那时候贵校还没有推行新体制,我对自己的写作和发表毫无规划和紧迫感。不像后来的新同事,一入职就到处打听发表建议,求推荐,并且不断抱怨备课占据了太多时间,努力保持自己的看书写作发表节奏。

改这些作业和论文要花多少时间呢?真说不好。作业都是英文的,作为一个非native speaker,还是有不自信的时候,常常也要查个字典确认下。改语言文字其实还好,而且有的学生其实语言不错,不用改很多,但文字之外,更要给出内容、结构、立意等方面的建议,打分的时候尤其打低分得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有时候想推荐进一步阅读还得翻一下自己看过且想推荐的书和文章。所以改起来时间很难估算。有时候觉得精力饱满地开始改,结果一篇论文就弄了半天,非常沮丧。我的评改仔细程度可能在系里属于中等,文字,内容包括标点格式看到了问题都会改出来,大论文最后会给整体意见;我知道有的老师比我更精细,也知道有的老师更疏朗随性些。上学期末,一个同事跟我都改硕士的论文,我们交流了一下耗时,发现情况差不多:哪怕单篇改得不慢,也很容易疲倦,一天改两三篇,虽然实际用不了八个小时,但已经没什么精神去做其他对精力和脑力要求较高的工作了。也就是说,余下的时间,看看小说电影还行,看学术书勉强;写个豆瓣日记还行,写学术论文臣妾做不到。我们都认识的一个美国教授警告我们,不要在改论文上花太多时间!每一篇不要超过半小时!上学期我用forest计时,发现没有一篇不超过半小时–当然,他是资深教授,而且是英文母语写作者,我们之间有太大差距。我并不追求“半小时以内”;对我来说,一个小时内能改完一个大论文并打完分给出意见,就很快了(然后我还不能马上开始下一篇,得活动手脚,喝口水,休息一下)。这个技能慢慢磨吧。

所以,评改工作还是会影响自己阅读和写作的,因为尤其我这种精力不济的人,每次集中改作业和论文(还有改试卷,我系试卷全部是学生手写回答的主观题)之后会非常非常累,要趴一阵才能有力气看书码字。当然这不是借口,真的不是找借口,真的不是在给自己找借口(crescendo的方式说三遍)。我想,确实享受做研究,确实有感兴趣的题目,确实有话想说,这些都挡不住的,累趴了躺几天,起来还是继续干。不管处在什么不合理的体制,不管拿多么微薄的工资,受过一定训练并且真喜欢自己专业的人, 没有人逼着也会看书写字的—-虽然他们可能码字慢一些,但质量会更高。我想说的是,现在各个高校的种种改革,已经越来越把“给学生花时间”和“自己看书写东西”对立起来,上课、改作业和论文,跟学生约时间面谈,已经越来越成为“良心活儿”,因为它们不计入任何考核和工作量,跟关乎教师生计的指标没有任何关系。在我读书的时候,很多教师以尽量少写、能不写就不写来自律;在我工作若干年后,我的年轻同事开始跟我抱怨备某节课超过了五个小时,太费时间—-耽误了ta写文章申项目。我其实并不反对写东西,这些年越发体会到,只读不写或写得太少,其实会造成一种自己很懂的错觉;写是很有必要的。但眼下种种,从制度的指定到实际践行评价,权力都在外行人手里,业内没有清明有力的评价体系,当然会带来量重于质的后果。甚至这还是好的:我难以想象如果有一天上面把上课、改作业、改论文计入考评后,又会生出怎样的神操作和神步骤。

Visits: 89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