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后,高中群又开始活跃,我回忆起高中时熠熠生辉的女学霸们。
我高一时,考试成绩稳定地位于第三,前两名一直是两名女生。班主任是个中年女老师,好几次找我谈话,“我看你好像有点玩心太重呀,你再冲一冲,肯定能超过她俩排第一。”哑然,你咋知道我是因为不努力所以排第三呀?其实我挺努力的,只是生性散漫,喜欢装得心不在焉而已。到第二学期,还是稳定位居第三,班主任就不再找我谈话了。
其实我和她俩的差距,不是冲一冲就能弥补的。人家就是学习方法得当,比我做事靠谱啊。人家的笔记一丝不苟,是全校传抄的对象;而且从来不被外界干扰,像铁人一样有计划性而且意志坚定。所以人家不是比我成绩好一点,而是好一大截。高二重新分班后也是如此,稳定排第一名的女生持续碾压我三四十分的不可逾越的差距。所以我最晚到高中时,就不相信什么“女生虽然小时候成绩好,到高年级就后劲不足落后了”、“女生数理思维和理科成绩不如男生”之类的家长老师们笃信的谬论。
作为年过三十的中年人,我明显能感觉到:学生时代(包括高中也包括大学)那些熠熠生辉的女同学们,那些不仅成绩常年第一,而且也思路敏捷,口才极佳,还吹拉弹唱多才多艺,位于社交中心且全方位吊打我们男生的女同学们(除了可能没男生能冒险作死或者说脸皮厚),进入社会尤其到了三十岁像碰到了一个“海绵墙”(比“玻璃墙”更让人使不上劲充满无力感),发展开始全方面落后于学生时代毫不起眼的男同学们。是真的“女生后劲不足”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学生时代的规则还比较公平,女生能出头;而社会则全方面打压女性的个人自由发展和职业成长。社会开始使劲劝她们:外面的世界太险恶,不适合女生闯荡。女人要以婚恋家庭为重,工作稳定清闲就行了。而因为敢冒险、以事业为重(这何尝不是社会的规训和有意地维护刻板性别角色和性别秩序呢?),学生时代被压一头的男生们,终于扬眉吐气,在个人发展和职业成就方面,相较于女同学们,开始夺得了聚光灯和社会赞许。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路程,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农村做题家”的自己,总是笃信个人奋斗,容易把自己的职业发展成绩都归结于自身。但即使自己在城乡结构上处于弱势,但在性别结构上却是明显的被优待的既得利益群体。自己毕业后找工作、转行、读博和找教职,这一路肯定也因为就业性别歧视的存在,挤掉了不比自己能力差的女性,抢占了某个女性的机会。旗鼓相当而被优待,已经是很大的不公平,而比这更大的不公平是,很多女性一路被劝退被父母和社会拖后腿,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同一个赛道!
所以另一位友邻说的男性导师们“不过是占了年龄和父权制下男性掌握更多话语权的红利”,我深以为然。自己目前所得到的,并非是自己应得的。这种胜之不武的不安感,促使自己多反省自己的“特权”,谦卑一些,不要成为令人讨厌自鸣得意的中年男性,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地支持女权主义和女性解放和自由发展,即使社会大环境改变非一朝一夕之功,起码多给女性打边鼓,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多给女性自由发展和职业成长机会。
我的祖师爷曾经告诫我导师不要招女生,因为出野外的要求太高了。我导师招了我之后觉得我没有让他失望,就觉得应该男女平等,所以后来又招了不少女生,而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后来工作后的许多事情就证实在高校做事,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官僚主义和人情世故上,所以我果弃了。再后来我移民生孩子,基本上没有继续在这里搞专业工作的可能了。而且家庭妇女真的是一个全职工作,并不是说,时间挤挤就有的。但是我也不觉得后悔,我是真心觉得带好一个孩子是值得全情投入的。现在慢慢可以从家务里掏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了,就想着在专业上做一个自雇人士,比如翻译或干嘛的。这个话题是很难一刀切的。
你导师值得称赞!我是这么想的:一方面要提高对母职和家务劳动的价值的认可,改变被系统性贬低轻视的局面,且尊重个人选择;另一方面也要破除刻板印象和阻止女性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上的种种文化和制度障碍,才能让女性不仅有做主妇的自由,也有发展潜能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