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保罗·索鲁的《在中国大地上》时,恰好看到他的那本《美国深南之旅》也在KU之列,就接连继续看他的书。
《在中国大地上》这本书更好看一些,不光是因为所到之处都是我所熟悉的,所讥笑和忍受的细节也是我所熟悉的,而且文笔也更顺畅,不像《美国深南之旅》里头有些莫名其妙地插入了大段大段的美国现代旅行文学的评论,有时评论得无边无际,好像一个正在聊天的老头儿,讲着讲着,话题就不知道岔到哪里去了,直到口干舌燥喝了一口水才想起来要扯回正题。
总的来说,他认真记录了旅行的所见所闻,这一点说是容易,其实挺难,不止是因为我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在主观上扭曲现实,而且在旅途中,要克服各种负面情绪(比如疲劳、饥寒交迫、对某些事物的厌恶等)坚持旁观和记录,这本身就是挺难的事情。我也一度常常在中国旅行,但是困意总是让我错过旅途风光,而且我也不会像他那样喜欢与路人交谈,更多的时候只想塞住耳朵,自顾自地睡觉去。
中国的铁路运输业是全世界发展最迅速的,也成了最不自由的铁路旅行。尤其是疫情催生的各种二维码紧箍咒,使得坐火车旅行全无自由可言。如果保罗·索鲁是个真正的旅行者,他不妨考虑再次在中国大地上坐火车,这次不会有那位影子先生了,有数码紧箍咒足矣。可惜他暮年已至,不要说完全曝露隐私的中国铁路,连安检严格的米国航空他都能回避则回避之,转而自驾游米国了。这样一看,他八十年代的中国游记,历史记录意义变得更为重要了,零零后的中国读者肯定会相当生疏吧。
我知道许多人(尤其是那些只坐过高铁的后生仔)都不喜欢《在中国大地上》这本书,因为他直言不讳地调侃随从,诟病卫生状况,不过我更看到他在忍受了饥饿、寒冷和肮脏后,仍然那么喜欢荒野和火车,这是很真实的感觉,也就是说,那种恨和爱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且互不妨碍。不知道美国人对《美国深南之旅》如何,在Goodreads上有3.77分,但是这个书评网站本来就只能代表一部分美国人,书里提到的那些热衷枪展的白人们应该不在其列,他们原本就觉得被忽略了,现在大概愈发觉得仇恨在心。看得出来,他对那些保守白人的厌恶更甚于对那些随地吐痰的中国火车乘客。
人生就像一趟旅行,一个国家也在进行它的旅行,走向何方未必清晰明了。在写这篇小文的时候,思路被安倍晋三遇刺的快讯打断了,有些无法继续。那就到此为止吧。希望安倍先生不至于被推进人生的终点站。
发表回复